民生是最大的政治
民生无小事。2024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强调,“要加强普惠性、基础性、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,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”。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坚定拥护“两个确立”、坚决做到“两个维护”的政治高度,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,始终关注民生问题,把心思和精力放在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,敢负责、勇担当、善作为,努力创造无愧于党、无愧于人民、无愧于时代的业绩。
敢负责、情系人民。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,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。今年自治区党委开展“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”行动,要坚决打好“六个攻坚战”,从人民的根本利益、长远利益出发谋划推进、狠抓落实。列出聚焦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住房、养老等民生领域问题清单,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“柴米油盐”的烦恼,满足“衣食住行”的需求,倾听“酸甜苦辣”的心声。要坚持走群众路线,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,着眼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引导党员、干部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把本职工作做细做实做好,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铆足干劲不松懈,锚定目标不偏向,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,扎扎实实把“蓝图”变成“实景”。
勇担当、惠及人民。改革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,建立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,系统解决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性障碍、机制性梗阻、政策性创新问题,把呵护好“一河三山”作为谋划改革发展的基准线,以“六权”改革促高质量发展,深化“四水四定”试点经验,全面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,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坚决打赢“三北”工程黄河“几字弯”攻坚战,筑牢西北地区重要生态安全屏障。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,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、解决新问题,用好调查研究之法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让党员干部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,体察实情、解剖麻雀,把惠民生、暖民心、顺民意的事办好办实,让群众检验落实的实效实绩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树立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,敢动真格、敢碰硬茬,带领基层群众共克时艰、共谋发展,使许多“不可能”变为“一定能”,切实取得最大化、最优化的改革效益。
善作为、造福人民。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,引导广大党员、干部深刻理解把握“政绩为谁而树、树什么样的政绩、靠什么树政绩”的重大问题,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,多做打基础、利长远、出实效、创实绩的事,真正做到对历史、人民负责。要把精耕细作理念落实到田间地头,因地制宜做优做强特色产业,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,一体推进“三不腐”,以优良党风凝聚人心、引领社会风气。要树立鲜明用人导向,为敢担当者保驾护航、撑腰鼓劲,对不愿为、不能为、不敢为者“亮牌”警告,让“佛系”“躺平”“摆烂”干部没市场。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,下足真抓实干的硬功夫,以奋发有为的姿态,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(作者单位:自治区党委保密办)
责任编辑:谢斌